十年后,我们的餐桌会变成什么样?-全球热文
来源: 新京报
2023-04-25 00:58:29

在4月20日召开的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,记者了解到,未来十年,我国粮食需求仍将继续呈现出刚性增长的态势,与此同时,粮食消费结构也将快速变化,其中,食用消费的粮食需求量保持平稳且略有下降,饲用粮食需求量将有所增加。

食用粮食消费基本平稳略减,饲用粮食增长,意味着餐桌上肉蛋奶等产品正在增多,“这和社会发展水平、膳食结构变化、营养健康需求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,我们在关注膳食消费和结构变化的同时,也要关注对食物需求的管理,一方面优化食物供给结构,降低对资源依赖和耗粮型食物的需求,一方面也让居民吃得更加健康和营养,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,还可以降低我国主要食物的对外依存度。”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说。


【资料图】

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。受访者供图

消费升级,多样化消费需求增加

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,居民收入水平增加,消费升级趋势明显,农产品消费量增加与消费结构升级一同出现。居民膳食结构优化,加快人们食物结构由粮食消费为主向食物多样化方向转变。

未来人们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消费会增加,这就必然需要增加饲料粮的消费。“由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,还要叠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,粮食需求量将继续呈刚性增长,这是粮食消费趋势的基本判断。同时,未来10年,需求增长最多的是饲料粮、工业用粮,这是粮食消费结构变化的最大特点。”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贸易首席分析师王盛威说。

《中国农业展望报告》显示,2023年,粮食消费量8.10亿吨,比上年增长1.4%,其中,食用消费量3.02亿吨,比上年增长1.3%。饲用消费量2.34亿吨,比上年增长1.8%。压榨(大豆)消费量为9328万吨,比上年增长1.6%。工业消费量1.28亿吨,比上年增长0.9%。

王盛威说:“未来粮食消费会出现不均等结构性变化。就是口粮的消费增长得慢,甚至还有下降,而饲料粮、工业用粮的消费增长快。”报告显示,到十年后的2032年,粮食总消费量预计为8.67亿吨,比基期增长6.5%。其中,食用消费量2.99亿吨,比基期减少1.1%;饲用消费量为2.69亿吨,比基期增长13.4%;压榨(大豆)消费量为9621万吨,比基期增长1.3%;工业消费量为1.53亿吨,比基期增长20.4%。这种结构变化,预示着居民膳食变化与农产品生产结构变化存在更为密切对应关系,农产品消费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。

需求增长,仍是未来趋势

过去近二十年,我国粮食总产量不断提升,已经取得了连续十九年丰,且连续八年超过1.3万亿斤,并在2022年达到1.37万亿斤以上。

在未来,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如何?4月20日发布的《中国农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在不断提高,未来十年,粮食播种面积预计稳中略增,年均增长0.3%。同时,随着科技的进步,单产也将持续提升,预计未来十年均增长0.9%,是粮食增产的主要贡献因素。

根据预测,2023年粮食产量将超过1.38万亿斤,比上年增长1.1%,而到2032年粮食总产量将超过1.53万亿斤,年均增长1.2%,粮食单产将达到423千克/亩。

种植结构持续优化,粮食产能稳步提升。粮食播种面积年均增长0.3%;单产年均增长0.9%,是粮食增产的主要贡献因素,2032年粮食单产将达到423千克/亩;粮食产量稳步增长,预计今年粮食产量6.94亿吨,比上年增长1.1%,到2032年将达到7.67亿吨,年均增长1.2%。“优化种植结构,用信息引导逐步实现以需定产,是适应消费结构变化,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。我国未来的农产品供需过程中,农业科技、优良品种、数字技术深度应用,都会在确保粮食安全、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中发挥关键作用。”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秘书长张永恩说。

在价格方面,2023年粮食价格预计保持稳定,CAMES粮食价格指数维持在109左右。《报告》指出,从长期来看,虽然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相对稳定,但受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影响,粮食价格将呈波动上涨趋势。

膳食结构,影响需求变化

当前,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6公斤,同时,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已经达到565公斤,远超世界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为何未来需求仍会增长?

《报告》显示,由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叠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,粮食需求将继续呈刚性增长。粮食供需紧平衡将成为长期态势,但产需平衡压力有所缓解,产需缺口逐年缩小,从基期的1.35亿吨回落至2032年的1亿吨。人均粮食占有量将从基期的481千克提高至2032年的551千克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粮食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,需求结构也在不断不变化。《报告》显示,消费结构的升级带动了粮食需求的升级,也带来了需求结构的变化,其中,粮食食用消费量呈平稳略降趋势,其中口粮食用消费量从基期的2.51亿吨降至2032年的2.38亿吨,年均下降0.5%。《报告》显示,饲用粮消费量仍将继续呈现上涨趋势,年均增长1.3%。其中,玉米占粮食新增产量的67%。而玉米,正是主要的饲用粮。“人们生活水平提升,肉蛋奶出现在餐桌上的频率越来越高,膳食结构的优化必然导致消费结构的变化,进而对生产结构产生影响。”张永恩说。

在居民餐桌上,口粮在未来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。原本被称为“副食”的肉蛋奶、蔬菜、水产品等,则日渐成为新的“主要食物”。消费习惯的变迁,使得生产肉蛋奶等产品的饲用粮食需求快速增长。“大豆消费需求维持高位,这一方面来源于饲用粮的需求增长,另一方面源于提高油脂自给率的需求。”梅旭荣说。

大食物观,是时代发展趋势

中国人一年的餐桌上,都有哪些食物?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当前,我国居民每年人均消费粮食136.8公斤,肉类34.6公斤,蛋类13.5公斤,还有水果75.27公斤,蔬菜109.8公斤。

数据的变化,也在佐证着消费趋势的变化,“在食物匮乏的年代,以谷物为主的粮食,是人们摄取能量的主要来源,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粮食,而在今天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,粮食已经不再占据餐桌上的主要位置。”梅旭荣说。

未来,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,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下去,未来十年,饲用粮消费量将有所增长,蔬菜产量平稳,结构改善,相对稳定。而奶制品、水果、水产品消费则较快增长。

“过去十多年中,饮食结构的变化尤为明显。”梅旭荣说,“尤其是饮食不良习惯导致我国的肥胖率、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等一系列饮食与健康的数据公布之后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式膳食中的营养与健康问题。这些年我们国家一直提倡的大食物观、健康膳食等,一方面是为丰富食物结构,更好保障粮食安全,另一方面,也是为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,不断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。”

需求管理,让饮食更加健康

未来粮食生产及食物消费都会出现变化。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,更快推动饮食结构调整、提升居民健康水平?

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加快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,为未来消费需求的增长提供了保障。但也要注意到,“膳食结构的改善和提升,其实也对粮食安全有很重要的作用。如果通过合理的倡导和推动,我们预测,我国的粮食需求,不会一直增长下去,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达到顶峰,届时总需求量大约在8.5亿吨,也就是1.7万亿斤左右。”梅旭荣说,“事实上,我国粮食消费在2021年的数据,已经接近这个数据,未来增长的千亿斤产量,主要是玉米、大豆、油菜等作物,也包括一些杂粮。主要为降低粮食的对外依存度,同时调整粮食市场的结构,其中玉米的增长,主要是为解决饲料需求增长的问题,大豆也是如此,但大豆还可以解决油脂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,油菜产量的增长,也是为解决油脂对外依存高的问题。”

健康的全谷物,同样健康且绿色高效的禽肉,未来是否会更多进入人们的膳食中,或许将会是餐桌变化的未来主题。

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

编辑 张树婧 校对 王心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慕思股份2022年营业收入58.13亿 同比减少10.31%
上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阅读